人机界面介绍

人机接口(HCI)以前被称为人机研究或人机交互。 它涉及供人类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相关现象的设计、执行和评估。

人机交互可用于所有可以安装计算机的领域。 下面提到了一些可以特别重要地实施 HCI 的领域 −

  • 计算机科学 − 用于应用程序设计和工程。

  • 心理学 − 用于理论应用和分析目的。

  • 社会学 − 用于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交互。

  • 工业设计 − 适用于手机、微波炉等互动产品

历史演变

从最初执行批处理的计算机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有几个里程碑,如下所述 −

  • 早期计算机(例如 ENIAC,1946) − 硬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 人们开始思考创新的想法。

  • 视觉显示单元(1950 年代) − 美国的防空系统SAGE(半自动地面环境)使用了最早版本的VDU。

  • 画板的发展(1962) − Ivan Sutherland 开发了画板,并证明计算机不仅仅可以用于数据处理。

  •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提出了编程工具包的概念 (1963) − 较小的系统创建了更大的系统和组件。

  • 文字处理器、鼠标简介 (1968) − NLS(在线系统)的设计。

  • 个人电脑Dynabook(1970年代)简介 − 在 Xerox PARC 开发了 smalltalk

  • Windows 和 WIMP 界面 − 在一个桌面上同时进行作业、在工作和屏幕之间切换、顺序交互。

  • 隐喻的思想 − Xerox star 和 alto 是第一个使用隐喻概念的系统,这导致了界面的自发性。

  • Ben Shneiderman (1982) 提出的直接操作 − 首次用于 Apple Mac PC (1984),减少了语法错误的可能性。

  • 万尼瓦尔·布什 (Vannevar Bush) 推出超文本 (1945) − 表示文本的非线性结构。

  • 多模式(20 世纪 80 年代末)。

  •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工作(1990 年代) − 计算机介导的通信。

  • WWW (1989) − 第一个图形浏览器 (Mosaic) 于 1993 年问世。

  • 普适计算 − 目前是人机交互领域最活跃的研究领域。 基于传感器/上下文感知的计算也称为普适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