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的 OSI 模型
什么是 OSI 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开发了开放系统互连 (OSI) 模型,该模型允许不同的通信系统通过标准协议进行通信。通俗地说,OSI 为计算机系统相互通信建立了标准。
从通过通信介质传输比特的实际实现到分布式应用程序中数据的最高级别表示,该模型将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流分为七个抽象级别。
每个中间层都为其上层提供一类功能,同时也从下层接收服务。标准通信协议用于在软件中实现功能类。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OSI 模型的创建是为了适应许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增长,这些系统正在争夺全球大型国家网络运营的使用权。该模型成为 20 世纪 80 年代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小组 (ISO) 的工作产品。
尽管该模型旨在提供网络的完整定义,但它未能在早期互联网架构的软件架构师中获得认可,这从不太规范的互联网协议套件中可以看出,该套件主要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 (IETF) 赞助。
OSI 模型如何工作?
OSI 是 IT 网络专业人员用来建模或设想数据如何通过网络传输或接收的模型。大多数 IT 网络认证,包括 思科认证网络助理 (CCNA) 和 CompTIA Network+ 认证计划,都要求您了解这一点。如前所述,该模型旨在将数据传输标准、流程和协议分为七个级别,每个级别负责完成与数据传输相关的某些任务。
OSI 模型基于网络中两点的通信,该网络分为七个级别或功能。
此设计中的每一层都为其上层提供服务,而上层又由其下层提供服务。因此,数据将在用户之间的给定消息中通过源计算机中的级别向下移动,穿过网络,然后通过接收计算机中的级别向上移动。只有顶层应用层不为更高层提供服务。
OSI 模型的层次
OSI 模型分为七层,如下所示 -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 应用层
阅读更多: OSI 模型的层次
OSI 模型的特征
OSI 模型的顶层主要处理与系统相关的困难,这些困难仅在软件中使用。程序层最接近用户。软件应用程序与最终用户和应用程序框架进行通信。位于另一层正上方的层称为顶层。
OSI 模型的最低层处理数据传输困难。硬件和软件用于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物理层是 OSI 模型的最低层,也是最接近物理介质的层。物理层主要负责将数据放在物理介质上。
OSI 模型的优缺点
使用 OSI 模型有几个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
-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它被视为标准模型。
- 该模型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当用户需要通过互联网更快地传输数据时,他们可以使用无连接服务,而当他们需要可靠性时,他们可以使用面向连接的模型。
- 它适用于多种协议。
- 将所有服务打包在一个层中会使模型的适应性和安全性降低。
以下是 OSI 模型的一些缺点 -
- 管理会话的会话层和处理用户交互的表示层不如 OSI 模型的其他层有用。
- 某些服务(例如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在不同的层上重复。
- 各层不能同时工作;每一层都必须等待前一层的数据被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