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 - 李嘉图合约

李嘉图合约最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 Ian Grigg 的论文《7 层金融密码学》中提出。这些合约最初是在名为 Ricardo 的债券交易和支付系统中实施的。

李嘉图合约的核心概念是创建一份法律机构和计算机系统均可理解和认可的文档。他们通过明确识别发行人并详细说明文档中的所有条款和条件来解决互联网上的价值发行问题,从而确保其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的有效性。

李嘉图合同的特点

李嘉图合同具有几个关键特征 −

  • 它是发行人向持有人提出的合同。
  • 它代表持有人的宝贵权利,由发行人监督。
  • 它的设计便于个人理解(类似于传统的纸质合同)。
  • 它的结构便于编程阅读(可解析,类似于数据库)。
  • 它包括数字签名。
  • 它包含密钥和服务器详细信息。
  • 它与一个独特且安全的系统相关联标识符。

李嘉图合约 - Bowtie 模型

在实践中,合约的执行涉及创建一份文件,该文件以法律语言封装合约条款以及必要的机器可读标签。发行人使用其私钥对该文件进行数字签名。

随后,该文件通过消息摘要函数进行哈希处理,生成一个唯一的哈希,用作文档的标识符。然后,相关方在合约执行过程中使用并签名此哈希,将每笔交易链接到标识符哈希,从而提供意图证据。

此过程在附图中说明,通常称为Bowtie 模型

Bowtie 模型

该图包含几个组件,将在下一节中解释 −

  • 法律世界显示在左侧,表明文档的来源。此文档是一份合法书写的合同,并附有机器可读的标签。
  • 随后,对文档进行哈希处理
  • 生成的消息摘要充当会计世界中的标识符。

李嘉图合同 - 会计世界

会计世界涵盖业务运营中使用的所有会计、交易和信息系统。此流程背后的概念是,通过对文档进行哈希处理生成的消息摘要最初用于创始交易或第一笔交易。

此后,它充当整个合同操作执行过程中所有交易的标识符。这在原始书面合同和会计世界中的每笔交易之间建立了安全连接。

李嘉图合同 - 语义类型

李嘉图合同的语义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

操作语义

这些是指合同的实际执行、正确性和安全性,而指称语义则侧重于整个合同的现实含义。一些学者区分了智能合约代码和智能法律合约,认为智能合约主要解决协议的执行方面。

指称语义

这些语义涵盖了法律协议的指称和操作方面。虽然根据这些语义差异对智能合约进行分类可能是合乎逻辑的,但将智能合约视为能够封装法律语言和代码(业务逻辑)的独立实体更为有利。

李嘉图合约与智能合约

李嘉图合约与智能合约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不涉及任何正式合同,主要侧重于执行协议条款。相比之下,李嘉图合约强调创建包含法律语言和语义深度的文档。

李嘉图合约与智能合约

以下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这一区别 −

特点 李嘉图合约 智能合约
重点 人性化、可读性强的法律文件 自动执行和执行合约条款
优势 清晰传达合约条款,作为法律记录 高效、可靠地履行合约义务
表示 自然语言(散文)、计算机可读代码和参数的组合 以特定编程语言编写的代码语言
Ricardo Vs Bitcoin

我们以比特币技术为例。

比特币的背景下,可以观察到智能合约的基本实现,它利用条件逻辑,其唯一目的是执行和履行合约。

相反,Ricardian 合约旨在生成一份人类可以理解的文档,同时还包含计算机程序可以解释的元素。